【文薈館|招財小動物】越汪越旺狗來富
【文薈館|招財小動物】越汪越旺狗來富
也有其他相關的說法:
「豬來窮,狗來富,貓來蓋白布。」
「豬來窮,狗來富,貓來開當鋪。」

其實早在百年前, 1914年由臺灣總督府出版的《臺灣俚諺集覽》,書中記錄當時盛行於民間的臺語俚諺語,這段諺語就被完整收錄:「來豬窮 來狗富 來貓起大厝(rai tii kien rai kau fuu rai nyau kii toa tsuu)」。可能「豬」在一般人認為是好吃懶做的代表,相較之下,狗和貓不需要特別餵養,且更具功能性。


在臺灣,從上面這句諺語,可以看出「狗來富」確實是不爭的事實(三種說法一致舉牌通過!),反而對於貓有一些負面意涵。在臺灣原住民社會,狗的數量是反映家庭的財富;因為狗在原住民生活中,具有狩獵、護衛和陪伴等角色,是主人脣齒相依的重要守護犬,地位可以說等同家庭成員。日治初期還曾發生原住民群起為自家犬請命一事,起因於旗山六龜設置電網,導致狗隻遭電死,原住民為此向派出所抗議。

在華人社會,狗代表家中守護神,守衛家園看守家產,保護家人一家平安,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;而狗的叫聲「汪~汪汪!」是「旺」的諧音,其寓意吉祥,「旺家」、「旺財」、「旺人」,代表著財富來臨和家庭興旺的吉兆。

大家仔細回想是不是很多寵物犬的命名與「金錢」有關,招財~曼尼~來福!?與其他文化相比,狗在華人地區真的極具「招財吉祥」意義。


在現代M型社會,尤其重視身家財產,翻身比過往更為不易,所以網路鄉民常戲稱「想要變有錢,重新投胎比較快。」
以前有一句諺語「累得跟狗一樣」,但回頭看著打扮漂亮、躺在沙發睡覺的寵物狗…..嗯…,與其繼續做夢當「躺平族」,我們不如向「狗」的精神學習,找到自己的長處,把本職工作做好,發揮最大利用價值,自然就會為自己招財囉!